网站首页 > 美食菜谱> 文章内容

中国人为什么爱下馆子?

※发布时间:2018-6-4 17:09:40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在这次的突击检查中,饱妈缴获了冰箱里一星期前购入,已经长毛的秋葵;散黄的促销鸡蛋;放了一年已经发霉的虾米;还有冷冻室里一堆不知道何年何月的“僵尸肉”……

  难怪饱妈生气。在父母一辈的认知里,下馆子曾经是堪比过年的大事。就连在饱妹小时候,能一周吃一次馆子都会满足到飞起,足以在小伙伴面前炫耀。为了能吃到心爱的三鲜馅锅贴,每次饱妹都要戏精上身苦苦哀求,或者在考试前奋发向上才能获得下馆子的励。

  小时候下馆子就是味蕾上的,馆子里复杂的菜式家常菜永远不会尝试。长大了,懒、没时间都是我做饭热情的元凶,下馆子能迅速填饱肚子。跟朋友相聚的时候,下馆子又是一种交流感情的方式。

  在初期,票证制度还没有彻底消失的计划经济的末期,想要一辆凤凰牌18型自行车,需要自行车票。想拥有一台先锋牌音响,需要凭出国人员指标。粮油和副食要配给供应(大胃王根本没有活),想出去搓一顿,都需要用粮票才能实现。

  能在那个年代下馆子的,多是有身份、有地位和有闲钱的人,而停留在温饱水平的广大人民群众只能仰天哭唧唧。

  当时几乎所有的餐馆都是国营或集体所有,诺大的城,只有区区1000多家国营餐馆,每到饭点人满为患,重点还有很多餐厅涉外,比如莫斯科餐厅、全聚德、丰泽园,一楼接待普通市民,二楼则写着“内宾止步”。馆子不是你想下,想下就能下。

  个体餐馆不受粮票,给钱就可以吃到,大家一下子找到了下馆子的出。加上悦宾价格亲民,更让它迅速走红。当时想去吃饭都得排号,最长的,要排到60多天以后才能吃到。开业三天后,美国合众社对悦宾做了报道,一时间,全世界都知道了这家胡同里的饭馆。这种事迹放到现在,绝对是当之无愧的网红店。

  悦宾毕竟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名气大了,各种非议也都来了,胡同的邻居们觉得这是“搞资本主义,开私人买卖”。直到1981年10月,《中央、国务院关于广开门,搞活经济,解决城镇就业问题的若干决定》发布,它明确承认“个体劳动者,是我国社会主义劳动者”。

  随着各种友好政策的推动,悦宾开的风生水起,越来越多的个体餐馆也出现在的大街小巷,据不完全统计,到1985年,的餐馆数量已经过万。

  根据市饮食行业协会的统计,当时在众多餐馆里,其实只有1000多道菜,最主流的是老涮肉,紧随其后的是熘肝尖、炒肉片等风味的家常菜。少有的外地菜系,还是菜的爸爸之一:鲁菜。

  1985年,分管商业的副市长孙孚凌坐不住了,他走出放眼全国,决定邀请一些吃喝大省的特色老字号来支援。一时间苏州松鹤楼、杭州风味饭馆知味观、山城饭庄、闽南酒家、吐鲁番餐厅、上海豫园小吃、贵阳饭店等特色餐厅纷纷相应号召进京援建餐饮市场。

  除了地方口味,西餐的队伍也在壮大。老莫、和平饭店、大地等俄餐,马克西姆餐厅的法餐,还有售卖西餐快餐的义利快餐厅都分得一杯羹。但是能去吃西餐的大都是有背景的上层人物、归国华侨和大院子弟。大家吃的不止是西餐,更是去体验那个年代的荣耀。

  在众多就餐选择中,较为平民化的川菜凭借刺激的味觉体验最先崭露头角。但是新鲜劲儿过了之后,川菜用油过重的特点又被食客们所诟病,抢占市场后没多久,就被更加精致的粤菜拍在沙滩上。在当时,粤菜系厨师的工资都要比川菜系多出三倍,成都本地的中高档酒楼都成了以粤菜为主。连身在川菜发源地的老家人都纷纷沦陷,川菜厨师们更加无心再战斗。

  开业初期,全几乎没人知道粤菜,随着粤菜地位的上升,开在胡同的阿静全靠口口相传迅速走红。无论中午还是晚上,等位的人群都爆满。为了吃上一口阿静,挤在临时加的小桌小板凳上用餐也再所不惜。从到文体明星,都成为阿静的座上客,一道清蒸鲩鱼更是风靡京城。

  90年代,市场经济极大繁荣了物质生活,大家钱包鼓了,从计划经济时代终于挺过来的人们不再局限于必需品,而是享受着消费品。在《我爱我家》失落的记忆一集中,志国光是装修卧室花了8000元,放到今天,也不是一个小数目。

  另外在1994年之前,劳动者每周工作六天,每个人的状态都是:战斗的星期天,疲劳的星期一。转机出现在当年3月,休息制改为大小周,即逢大礼拜休息两天,逢小礼拜休息一天。这一,全国人民都沸腾了。前所未有地,中国人普遍拥有了更多的钱,以及更多的时间。享受,成为了社会流行趋势。

  90年代是餐饮业的黄金时代,各类餐厅遍地开花,洋餐广泛进入餐饮市场,自助餐也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人自掏腰包下馆子。谁家有喜庆事、宴请朋友、交流工作,都愿意在饭店摆一桌。

  在大下,个体餐馆也进入蓬勃发展期,比如家常菜元老郭林家常菜。1993年,郭林家常菜在西直门开业。十几年前,郭林家常菜属于高大上的饭馆之一,在孩子记忆里,从小家人过生日、请朋友吃饭都是在郭林,就连宴请外国友人都倍儿有面子。从小学生吃到自己成家立业,郭林吃的不只是味道,更是回忆。

  如今,郭林从一家小店发展成为拥有几十家连锁店的大企业,遍布。而与这种发展壮大同在的,还有已经从神坛地位彻底跌落的“下馆子”情节。

  对于90后来说,我们的世界里没有“下馆子”,只有“饭局”或者“约饭”。从咬咬牙为之变成一日三餐想吃就吃,即便外出就餐拥有了更多的社交属性,它也仅仅只是一餐饭。从惊艳的高级料理到的网红店,当味觉阅尽千帆后,打动心和胃的也许就是身边一家有人情味的小店。

  韦记的魅力主要来自于他的老板,从你进店的那一刻开始,他便能分辨出,你是第一次到店还是熟客。如果是第一次到店,从配菜到辣度他会仔细询问、细心又真诚的为你量身定制你的人生第一碗螺蛳粉。食客们都说,这里是螺蛳粉之家。

  在这里,老板记得每一位客人,客人也都记得老板。只要来过一次,就成了韦记的家人,而不仅仅是客人。

  从悦宾到韦记,这些被称为个体户的餐馆们,从被歧视到受尊重,从存到获得,活跃市场,扩大就业,满足人民生活需要,已经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的主体力量。据统计,个体和私营企业已经占到中国市场主体总数的94.8%,创造了全国60%的P,吸纳全国就业人数近四分之一。

  随着科技和互联网正全面融入我们的生活,移动支付工具的普及,许多当年的“个体户”,已经转型成为“小微商家”。原来的“个体户”,也开始自称自己为“码商”。

  顾名思义,“码商”里的“码”,说的是二维码。这个摆放在中国数百个城市的小商小贩们的柜台上的二维码,它连接的,不仅是商家和消费者,还是现实世界和线上世界。

  它所通往的,既是“码商”们拥抱互联网科技提升运营效率,以更低成本提供公平服务的决心,也是当下中国,正在进行的一场消费升级和供给侧。我们,期待他们带给我们的惊喜。

  如果你穿越回过去,你想以什么谋生?婚纱店老板、餐馆老板、音像店老板、服装店老板,还是爆米花师傅?

关键词:阿静粤菜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