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食品安全> 文章内容

杨国武科学解析食品安全潜在问题

※发布时间:2016-7-21 18:30:01   ※发布作者:habao   ※出自何处: 

  面条是否添加硼砂、牛百叶是否用双氧水浸泡等潜在问题,是影响食品安全的一大因素,如何用科学方法解析这些食品安全潜在问题,有效地提高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效率,是摆在监管部门和食品检测科研机构面前的一项重大任务。日前,记者采访了食品专家,市计量质量检测院食品检测所所长杨国武。杨国武认为,食品检测机构加强食品行业潜在问题研究,是监管部门提前发现食品安全隐患的重要技术手段,食品检测所一致致力于食品安全潜在问题研究,并做出了一些成效,让违法分子闻风丧胆。

  什么是食品安全潜在问题?

  杨国武介绍,食品安全潜在问题是指没有被大众广泛知晓或证实,但在食品行业一定范围内存在,且从业单位或个人知晓或不知晓、可能带来食品安全危害的违法违规行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第三十四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的食品。

  杨国武认为,当前,食品安全潜在问题严重影响社会民众对食品安全信心的主要表现是,极少数食品生产经营企业为了经济利益,违法使用非食用物质,超范围使用食品添加剂,以及食品掺伪制假等问题。

  已完成多项食品安全潜在问题研究工作

  据杨国武介绍,市食药局很重视食品安全潜在问题研究,先后委托该院开展了“硼砂发制海参研究(2013年)”、“奶茶潜规则研究(2013年)”并通过实例,总结归纳了食品安全潜在问题研究的四个具体步骤,即从食品安全潜在问题的发掘收集信息,从法律法规方面明确论点,然后用科学手段验证,最后总结并处理验证结果。现在,“食品安全潜在问题研究方法论”已成为指导我市如何开展食品安全潜在问题研究的指导性方案。

  在方法论的指导下,2014年,该院还开展了“生面条非法添加研究”。发现有2家生湿面加工小作坊在农贸市场中存在违法添加非食用物质硼砂,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联合市公安部门立即执法,由该院在数小时内对样品进行检测,固化了证据。此外,该院还对生湿面加工中违法使用甲醛,滥用食品添加剂苯甲酸,滥用合成色素柠檬黄等潜在问题进行了系统研究。

  在肉类食品掺假研究中,该所研究人员发现个别牛肉丸中含猪肉、鸡肉,但产品标签未明示所用配料。根据研究发现的肉类食品掺假的问题,市食药局组织专项抽检执法,及时清理了市场和餐饮企业的肉类掺假现象。

  消除食品安全潜在问题任重道远

  能不能完全像动外科手术一样彻底消除食品安全潜在问题?杨国武认为,难度很大,关键是食品监管部门要主动去收集线索,食品从业人员要主动提供线索,食品消费者要积极举报,食品检测机构要提前进行食品安全潜在问题技术研究以证实相关问题是否真正存在。这是一个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艰巨工作。

  记者了解到,该院食品检测所目前设有博士后工作站,现有博士6人,硕士70多人,多人在全国标准化委员会、广东省食品安全标准专家委员会、深圳市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等学术组织中担任专家委员,近年承担国家、省、市科研项目30多项。食品检测所在食品配料属性鉴别方面成绩突出,开展了蛋白质组学、基因学、免疫学、质谱等技术研究,如开展燕窝掺伪定量检测、植物蛋白饮掺伪定量检测、扁桃仁和杏仁蛋白鉴别、鸡蛋真伪鉴别、羊乳掺伪牛乳蛋白检测等等。

  因为该院食品安全潜在问题研究工作成绩突出,2015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委托该院构建《食品行业共性问题对策清单》,该清单列出了常见各类食品可能存在的潜在问题,监管人员可以轻易地从清单中查询,使监管更有专业性和针对性。

  受深圳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委托,目前该院还开展了其他食品安全潜在问题的研究,相关结果会及明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

推荐:

相关阅读
  • 没有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