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 食品安全> 文章内容

食品安全风险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制度及记录《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

※发布时间:2023-2-25 16:16:39   ※发布作者:佚名   ※出自何处: 

  原标题:食品安全风险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制度及记录,《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11月实施!

  根据《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2022年9月22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0号公布自2022年11月1日起施行)第十条要求,食品生产经营企业应当建立基于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的动态管理机制,结合企业实际,落实自查要求,制定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建立健全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制度和机制。

  食品论坛生产和质量管理板块版主 zcslantian 制定了一份制度和检查表供大家参考,感谢 zcslantian 版主。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于2022年09月26日发布《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自2022年11月1日起施行。从征求意见稿到正式发布,大家都非常关注,与食品行业质量人的日常工作密切相关。《》强化了企业负责人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的食品安全责任,对相关食品安全管理岗位的工作提出了很多具体的管理要求。

  根据《》的要求,企业应制定《食品安全总监职责》、《食品安全员守则》,明确具体工作和职责;制定食品安全风险管控清单;建立日管控、周排查和月调度制度和机制;形成《每日食品安全检查记录》、《每周食品安全排查治理报告》、《每月食品安全调度会会议纪要》等记录。个人认为:

  日管控 主要形式是检查并形成相关记录,检查依据企业拟定的《风险管控清单》,《风险管控清单》可以从围绕相关食品卫生规范(如:GB 14881、相关产品生产卫生规范等)、企业关键控制点(参考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及HACCP体系的要求制定;

  月调度 内容个人认为类似企业的质量月度会议,质量部门需要整理质量月报,汇总当月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各项数据,结合日管控、周排查等发现的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等情况,对当月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总结汇报,对存在的不足进行检讨并加强管理,确保企业的食品安全可控。

  离实施的日期越来越临近,相信很多企业都已经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关的制度和记录。楼主也认真学习了《》的具体要求,尝试制定了相关制度和记录,目前为初稿,我先抛砖引玉,欢迎大家,以便改进和完善。

  为加强我司食品安全管理工作,决定在公司内部设立食品安全管理部门,现任命 X 为食品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食品安全总监),任命 X、X 为食品安全管理部门(食品安全员),负责X公司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日常工作由 品控部 负责。

  a) 因食品安全违法被吊销许可证的企业,其代表人、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自处罚决定作出之日起五年内不得担任食品安全总监。

  负责主导集团质量及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直接对企业主要负责人负责,协助主要负责人做好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公司产品质量稳定及食品安全。

  (1) 组织拟定食品安全管理制度,督促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明确从业人员健康管理、供货者管理、进货查验、生产经营过程控制、出厂检验、追溯体系建设、投诉举报处理等食品安全方面的责任要求;

  (2) 生产许可证办理。按照生产许可审查通则和细则的要求,确保公司生产许可证的顺利办理、变更及延续申请。

  (3) 组织拟定并督促落实食品安全风险防控措施,定期组织食品安全自查,评估食品安全状况,及时向企业主要负责人报告食品安全工作情况并提出改进措施,、纠正食品安全违法行为,按照组织实施食品召回;

  (4) 组织拟定食品安全事故处置方案,组织开展应急演练,落实食品安全事故报告义务,采取措施防止事故扩大;

  (6) 负责管理、督促、指导食品安全员按照职责做好相关工作,组织开展职工食品安全教育、培训、考核;管理食品安全小组,确保食品安全小组的相关培训和教育;

  (12) 产品送委托第三方检测管理。包括合同的签订,送检批次的评估,与被委托检测机构日常工作的沟通。

  (15) 直接向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报告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适宜性,将其作为评审依据用于体系改进。负责与管理体系相关事宜的外部联络。

  食品安全员负责企业日常食品安全管理工作,认证落实其岗位职责,并按照职责要求对食品安全总监负责。

  (2) 检查食品安全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管理食品安全生产经营过程记录材料,按照要求保存相关资料;

  (3) 对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或者有证明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食品以及发现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整改并报告;

  (4) 每日根据风险管控清单进行检查,形成《每日食品安全检查记录》,按照程序及时食品安全总监或者企业主要负责人。

  (5) 协助食品安全总监落实食品安全周排查,分析研判食品安全管理情况,研究解决日管控中发现的问题;

  (6) 收集评价供应商的供货能力及质量能力,现场调查评估并收集相关信息,编制合格供应商名录

  为落实企业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切实履行食品安全风险自查要求,加强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的动态管理,根据《中华人民国食品安全法》及其实施条例、《企业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0号)等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制定本管理制度。

  2、X部门按照要求落实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相关工作,按照程序及时食品安全总监或者企业主要负责人。

  3、对于风险排查中发现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问题,明确责任部门及责任人,相关责任人应采取相适应的防范措施,及时解决发现的问题,确保公司食品安全。

  公司基于食品安全风险防控的需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为有效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制定了《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风险管控清单》,建立了以下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制度和机制。

  日管控检查应覆盖以下内容:生产资质、生产条件(厂区、车间、设施、设备等)(★)、进货查验(★)、生产过程控制(★)、委托生产情况、产品检验(★)、贮存及交付控制(★)、不合格食品管理和食品召回(★)、标签和说明书(★)、食品安全自查、从业人员管理(★)、信息记录和追溯(★)、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前次检查发现问题整改情况(★),具体参照《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风险管控清单》,其中“(★)”标记项目为重点检查内容。

  1.4.1 正常生产期间,食品安全员每日根据公司《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风险管控清单》进行检查,排查生产加工各个环节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隐,并将检查结果汇总记录在《每日食品安全检查记录》表上,可采用电子表格的形式予以记录。未发现问题的,也应当予以记录。

  1.4.2 对于日管控检查中发现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问题,明确责任部门及责任人,及时反馈相关责任人立即采取防范措施。对于现场能立即整改的应立即整改;对于不能现场立即整改的,应明确整改期限,在后续日管控检查中验证整改落实情况。

  1.4.3 对于《每日食品安全检查记录》,每天工作结束前或次日上班后及时交付食品安全总监审核,填写的电子表格也可以通过电子邮件发送或采取其他有效方式告知,如日管控检查中发现存在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可能对食品安全造成不良影响(管控清单中的*项目),除要求相关责任部门及责任人立即采取防范措施外,应立即食品安全总监或者企业主要负责人,分析研判食品安全风险情况,采取相适应的管理措施,以降低食品安全风险,确保企业的食品安全。

  根据公司落实主体责任定人定岗履职情况,由食品安全总监负责(子公司可以由食品安全员负责)周排查具体工作落实。

  正常生产期间食品安全总监或者食品安全员每周至少根据公司《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风险管控清单》组织1次风险隐患排查。

  检查应覆盖以下内容:生产资质、生产条件(厂区、车间、设施、设备等)、进货查验、生产过程控制、委托生产情况、产品检验、贮存及交付控制、不合格食品管理和食品召回、标签和说明书、食品安全自查、从业人员管理、信息记录和追溯、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前次检查发现问题整改情况,具体参照《落实食品安全主体责任风险管控清单》,全面排查生产加工各环节可能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

  2.4.1 正常生产期间,排查可以结合日管控情况、现场自查情况、其他各渠道收集的食品安全信息等,分析研判公司的食品安全管理情况,检讨日管控中存在的问题,对于频繁发生或者存在较高食品安全风险的问题,应制定相应的纠正预防措施,督促相关责任部门落实整改并进行验证整改结果。周排查应形成《每周食品安全排查治理报告》。

  2.4.2对于周排查形成的《每周食品安全排查治理报告》,应及时至公司主要负责人,抄送相关责任部门负责人,使其知晓存在的食品安全风险,督促相关责任部门采取相应的管控措施,确保食品安全风险可控。

  根据公司落实主体责任定人定岗履职情况,由企业主要负责人组织召开月调度会议,听取食品安全总监(子公司可以由质量负责人代替)关于企业食品安全管理工作的情况汇报,主要参与人员包括企业主要负责人、相关部门负责人、食品安全总监。

  由食品安全总监汇总最近一个月度内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情况,主要包括日管控、周排查中发现的重大食品安全风险问题及整改情况,日常食品安全管理情况的汇总分析,内容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原辅料验收情况、成品出厂检验情况、生产过程微生物、质量投诉情况、委托代工质量控制情况、供应商管理、质量培训、产品第三方检测、体系标准化工作情况、食品安全日常检题落实情况、较大风险隐患排查情况、下个月重点工作计划等。

  3.4.1 由食品安全总监对近一个月内企业的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情况进行汇报,对当月食品安全日常管理、风险隐患排查治理等情况进行工作总结。

  3.4.2 对于日常食品安全管理中发现存在的不足问题,由相关责任部门负责人进行检讨,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进行处置。

  3.4.4食品安全总监根据当月食品安全管理工作情况、会议讨论决议及企业主要负责人,制定下个月食品安全管理重点工作计划,并形成《每月食品安全调度会议纪要》

  三、 进货查验:进货查验索证索票齐全,按照公司原辅料验收流程作业,到货原辅料符合公司的验收标准要求,相关记录准确、完整

  十、从业人员管理:落实人员健康管理;按照计划开展员工教育训练;人员符合能力和工作经历满足岗位要求。

  十二、食品安全事故处置:定期排查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开展食品安全应急预案定期演练,做好相应记录

  2、 针对相应的检查项目,在检查结果栏打“ √ ”,如检查发现不符合,需要在“不符合项说明”栏中详细记录不符合具体内容;

  3、对发现的食品安全风险隐患,应当立即采取防范措施,按照程序及时食品安全总监(食品安全负责人)或者企业主要负责人。

  (1) 原料:本月到货总批数批次,合格批次,不合格批次,到货合格率%。不合格原料为:X,不合格原因:X,对不合格原料采取的处理措施: 。

  (2) 辅料:本月到货总批数批次,合格批次,不合格批次,到货合格率%。不合格原料为:X,不合格原因:X,对不合格原料采取的处理措施: 。

  本月成品抽检总批数批次,合格批次,不合格批次,成品出厂检验合格率%。不合格产品为:X(规格:X,批次:X),不合格原因:X,对不合格产品采取的处理措施: 。

  本月环节涂抹及空气落菌检测总样品数个,合格个,不合格个,合格率%。不合格样品主要为:X,不合格原因:X,对不合格采取的处理措施: 。

  本月质量投诉起数为起,有效投诉起,无效投诉起。投诉产品主要为:;投诉主要原因为:X;采取的主要改进措施为:X。

  本月开展员工食品安全相关培训情况:本月开展食品安全培训次,合计学时,参加培训人员合计人。

  (1) 本月日常检题数为项,已落实整改项,待整改项,计划完成整改时间为X;

  Ø 其他因管理问题导致对公司或产品质量造成重大影响/损失的(如:导致批次报废、返工或储存/操作不当导致物料损耗等)。

  通风、防尘、排水、照明、温控等设备设施正常运行,存放垃圾、废弃物的设备设施标识清晰,有效防护。

  车间内使用的洗涤剂、消毒剂等化学品明显标示、分类贮存,与食品原料、半成品、成品、包装材料等分隔放置,并有相应的使用记录。

  准清洁作业区、清洁作业区设置合理并有效分割。有空气净化要求的,应当符合相应要求,并对空气洁净度、压差、换气次数、温度、湿度等进行监测及记录。

  查验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食品相关产品供货者的许可证、产品合格证件等;供货者无法提供有效合格证件的,有检验记录。

  未发现使用非食品原料、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回收食品、超过保质期与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和食品添加剂投入生产。

  工作人员穿戴工作衣帽,洗手消毒后进入生产车间。生产车间内未发现与生产无关的个人用品或者其他与生产不相关物品。

  食品生产加工用水的水质符合要求并有检测报告,与其他不与食品接触的用水以完全分离的管输送。

  食品添加剂生产使用的原料和生产工艺符合产品标准。复配食品添加剂配方发生变化的,按报告。

  委托方持有保健食品注册证书或注册转备案凭证,受托方具备相应的生产能力且能完成生产委托品种的全部生产过程。

  企业自检的,具备与所检项目适应的检验室和检验能力,有检验相关设备及化学试剂,检验仪器按期检定或校准。

  对出厂的婴幼儿配方食品、特殊医学用途婴儿配方食品等按照要求批批全项目自行检验,每年对全项目检验能力进行验证。

  有出厂记录,如实记录食品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或者生产批号、检验合格证明、销售日期以及购货者名称、地址、联系方式等内容。

  有召回食品无害化处理、等措施,未发现召回食品再次流入市场(对因标签存在瑕疵实施召回的除外)。

  食品添加剂标签载明“食品添加剂”字样,并标明贮存条件、生产者名称和地址、食品添加剂的使用范围、用量和使用方法。

  未发现食品、食品添加剂的标签、说明书涉及疾病预防、治疗功能,未发现保健食品之外的食品标签、说明书涉及保健功能。

  对自查发现食品安全问题,立即采取整改、停止生产等措施,并按向所在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定期对生产质量管理体系的运行情况进行自查,其有效运行,并向所在地县级人民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提交自查报告,自查发现问题整改率达100%。

  企业负责人在企业内部制度制定、过程控制、安全培训、安全检查以及食品安全事件或事故调查等环节履行了岗位职责并有记录。

  建立并执行从业人员健康管理制度,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工作的人员具备有效健康证明,符合相关。

  发生食品安全事故的,对导致或者可能导致食品安全事故的食品及原料、工具、设备、设施等,立即采取封存等控制措施,并向事故发生地市场监督管理部门报告。